
角膜塑形镜无效?或许可以试试红光疗法,顶级期刊研究揭晓结果!
如果说红光疗法是目前管理近视的主要方法,那么角膜塑形术 (Ortho-k) 就是以前的黄金标准。两者都作为控制近视的关键干预措施而受到广泛关注。当这两种领先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
今年5月,国际著名眼科学期刊《眼科学》发表了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何明光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RLRL)和Ortho-k的综合作用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红光疗法是目前减缓近视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 Ortho-k 则具有白天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也能看清物体的优点,那么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能否产生大于两种疗法单独作用的协同效应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发现。
研究设计:
参与者选择:患有 Ortho-K 抗性的近视儿童(眼轴长度进展 > 0.5 毫米/年)
这项为期 12 个月的多中心、随机、平行组、单盲临床试验招募了48 名年龄在 8 至 13 岁的儿童,他们在初次佩戴 Ortho-k 时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屈光度范围为-1.00 至 -5.00 D ,尽管佩戴了一年的 Ortho-k,但记录到的眼轴长度 (AL) 每年进展 ≥ 0.50 mm。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专门纳入了对 Ortho-k 单一疗法反应不足的儿童。
干预组:RLRL + Ortho-k 与单独 Ortho-k
参与者以 2:1 的比例随机分配到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 (RLRL) 和 Ortho-k 组合组或仅 Ortho-k 组。Ortho -k 组每晚至少佩戴镜片 8 小时,而 RLRL + Ortho-k 组除了佩戴 Ortho-k 外,还每天接受 RLRL 治疗两次,每次 3 分钟。
主要结果测量: 12个月内眼轴长度的变化。
研究结果:
共有47名参与者(97.9%)完成了研究并纳入最终分析。
在 12 个月的随访中, RLRL + Ortho-k 组的平均轴长变化量为 -0.02 毫米,而 Ortho-k 单纯组的平均轴长变化量为 0.27 毫米,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 -0.29 毫米(表明联合治疗组的轴长控制效果更佳)。
结论:在 Ortho-k 疗法中加入 RLRL 可显著改善近视控制效果,即使对于之前对 Ortho-k 单一疗法反应不佳的儿童也是如此。
本质上:RLRL 似乎可以减轻管理“难以控制”的近视的挑战。
这项研究表明,RLRL 和 Ortho-k 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减缓近视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未矫正视力,减少白天佩戴眼镜的需要。
RLRL 的疗效可能源于其能够解决近视发展的潜在机制。就像从脚上拔出刺一样,针对根本原因通常是疾病管理最有效的方法。
支持红光治疗的证据还在不断增加。最近,北京同仁医院红光治疗的第二项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 Ophthalmology》上,作者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包括应杰(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金子兵(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马东丽、田蕾、曹凯和赵世强。
该研究发现,每天使用 650nm 低强度红光可有效减缓近视的发展和眼轴过度延长,并且没有观察到任何安全问题。
每天使用红光一年后,与对照组相比,眼轴长度进展平均差异为 0.37 毫米。· 在基线无近视的儿童中,红光组1年近视发病率为7.1%,对照组为23.2%。· 安全性方面: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或视网膜损伤。各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值(K1 和 K2)均无显著差异。《北京同仁医院又一项红光治疗研究在JAMA Ophthalmics上发表》 |